江南师者心| 华渊: 从“一带一路”立交到生命救援通道
发布日期:2019-05-30 浏览次数:次 来源:

一位亲和谦逊的长者

一名默默奉献的教师

一位长期奔波于施工现场参与建设的教授

11年前,

他带领团队参与建设的

四川理县九架棚大桥

在汶川地震中岿然不动,

为救援筑起了宝贵的生命通道;

11年后,

他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

远赴非洲为乌本戈立交桥项目

排难解忧,夯基固本,

为坦桑尼亚道路建设推进助力。

他就是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华渊教授。



用知识搭建有形的桥

为抗震救灾架起生命之桥2008.5

2008年5月,华渊教授带领团队参与四川理县九架棚大桥的建设,经实时监控,对设计参数三次提出修正意见,在汶川地震中,该桥经受住了8级地震的破坏而岿然不动,成为在这次大地震中四川省震区内3座未倒的桥梁之一。

九架棚大桥为华电公司狮子坪电站317国道改建工程,全长254.6米,桥高115米,最大单跨120米,桥墩为72米的空心薄壁高墩,连续钢构梁悬臂施工。大桥一侧桥台位于悬崖峭壁,另一侧桥台深入隧道内,施工难度极大。

华教授和团队主要负责九架棚大桥的监控工作,一是确保桥梁在高温差高海拔地区顺利施工,二是要保证桥梁内力分布均衡、线形流畅,确保质量无误。在这一过程中,因为温差大的原因,施工进程多次受到影响,在华教授和其团队的努力下,九架棚大桥提前四个月完工投入使用。华教授从专业角度提出了结构设计中的抗震减震方法和途径,一切工作都应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原则,为人民生命财产负责。九架棚大桥在5·12汶川大地震后仍然安全稳固,成为震后转移群众、运送物质的安全通道,为灾区群众搭建起生命的航线。


远赴非洲助力“一带一路”工程建设2019.4

2019年4月,华教授前往非洲为“一带一路”工程乌本戈立交桥项目排忧解难。乌本戈立交桥由坦桑尼亚公路局发包,中国铁建中土东非有限公司承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之一。该桥是坦桑尼亚总统马古富力上任后发包的第一个大型基建项目,是坦桑尼亚政府为缓解达累斯萨拉姆市交通压力而计划修建的六个城市立交桥项目的试点工程,也是由政府主导的第一个立交桥项目,意义重大,各方高度关注。

乌本戈立交桥项目位于多条主干道交汇处,交通量巨大,各类管线等市政设施分布复杂,施工中同时需要保证途经的BRT快速公交正常运行,施工条件限制较多,难度大。一是桩基基础质量问题突出,二是内力调整和线形流畅遇到难题,三是钻孔桩的承载力问题,一时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施工无法继续;另一方面,当时塔桑尼亚正值秋季,雨水多,气候变化大,浇筑混凝土困难重重,坍落度损失严重;强度不够,种种问题导致施工无法顺利进行。

266D5

2019年4月下旬,年近六旬的华教授经近18小时的航程抵达达累斯萨拉姆,他克服时差第一时间向施工负责人要来资料,分析数据后到现场考察,分析了桩基存在的问题。将英国标准转为适合施工的本国标准实行;调试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泥用量。在最短的时间里连续做出六个方案,与设计方、施工方进行两次座谈会制定并实施施工方案,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到达现场进行施工指导,顺利解决了灌注桩的施工和混凝土强度问题,使工程顺利进行。该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成为达累斯萨拉姆市的标志性工程。


用爱心构筑无形的桥


华渊教授不仅用知识构建生命之桥、“一带一路”国际友谊之桥,在教书育人、培养青年教师等方面也构筑了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以己为桥,育人兴教教书30年

华渊教授每年都会给大一新生上《新生研讨课》。在新生的第一堂课上,华教授就用“会设计 善施工 懂管理”来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用他丰富的人生经验把学生领入土木行业的大门。

教书30多年,他不仅是课堂中循循善诱的老师,也是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中的指路人。

每年一届的建模大赛准备期间,华教授都会用晚上和周末的休息时间来为学生做指导。他带着学生一起分析模型的结构体系以及传力路径,耐心指出模型结构的错误与不足,并从结构设计和制作等方面提出建议。他经常教导学生多了解行业动向,多读前沿文献与论文,把视野打开,把眼界放宽。


听学子们的声音


在前不久参加的全国高等院校“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大赛上,环土学院队取得了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和4个三等奖的好成绩。这与华老师的悉心指导是分不开的。在大三这样一个课业压力很重、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同学们在参赛前都倍感压力,摸不清备赛的方法。华老师利用自己中午休息的时间为我们几位同学做指导,告诉我们不要有压力,要有信心,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传授了备赛的技巧和方法,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准备效率,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跟着华老师做学问是幸福的,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态度。——学生 刘悦

大一参加学校的建筑模型大赛,我们小组成员找华老师作指导,华老师表扬了我们创意,对我们的模型做出点评,我们都被华老师的耐心和平易近人所打动。我跟着华老师做了很多次比赛, 每一次华老师都会悉心指导,耐心回答我们的疑问,主动询问我们的近况,了解我们的进度,时常到实验室指导在做比赛的同学。

记得省加载比赛结束后,我们小组因为失误没能拿到名次,小组成员在返程的大巴上情绪都很低落,华老师可能也感受到了我们的负面情绪,主动坐过来跟我们谈心,安慰我们,记得他曾说“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灰心丧气,比赛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在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才对你受用一生”。——学生 王洪羽



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立交桥”育才30年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华教授严谨细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华教授以德树人;作为一名领导,华教授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路上,给予了他们人生的指引与长者的关怀。

那些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成为环土学院青年教师们的美好记忆。



华教授跟青年教师谈话的时候经常会说: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次选择和被选择,这虽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但是无论最终处于哪种状态,都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做事情,调整自我心态,踏实走好人生每一步。


听青年教师的声音


环土学院青年教师:张聪

我与华渊老师认识了13年,确切地说是做了他13年的学生。华教授不仅是个满腹经纶的老师,更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者。读大学的时候有两件事印象最为深刻:

第一件事是华老师带着我和其他几个同学去参加2008年江苏省结构建模大赛。在大巴车上,华老师跟我讲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土木人,他说,除了基础扎实专业过硬之外,要学会做人与处事。这句话至今都对我影响很大。

另外一件事是我大四做毕业论文时,华老师教我看问题要宏观,分析问题要细观,写论文要微观,科研是个多尺度的过程。其实当时不太理解华老师的教导,但是在读研和读博的过程中,随着自己科研的深入,越发觉得华老师讲得非常有道理。现在我自己也是老师,在指导学生做科研的时候,我一遍遍地重复华老师当年教会我的道理给我的学生,希望他们也能从中受益。

华老师是个很健谈的长者,他晚上通常都会到办公室坐一坐写一写东西,他经常抽空来我办公室了解我的近况与难处,并给出指导意见。有时候一聊就是两个小时 。作为青年教师,我甚是感激,很幸运能一直做华老师的学生。

环土学院青年教师:刘文化

2016年1月份我加入了华渊教授的岩土工程研究团队。自入职以来华老师一直从教学、科研、申报项目、服务土木工程建设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指导我成长。入职的第二天华老师就和我分享他当年成长点滴,指导我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并督促和指导我按照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发展。

在华老师团队的三年多时间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2016年5月,华老师鼓励我去参加江苏省土木工程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他说高校教师上好课是最基本的职责,作为刚入职的教师,从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历练,而最好的方式则是以赛促学。他鼓励我说“没有上过课没关系,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就学着上课,从教学内容的提炼、教案编写、PPT制作方面开始着手。你也不要因为自己没有上过课就去参加比赛而觉得紧张,我会时刻帮助你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就这样,我鼓起勇气去参加了2016年的江苏省土木工程高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正是那一次的尝试让我有勇气站上讲台给学生上课,有勇气去参加2017年的江苏省土木工程高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和2018年江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会讲,获得佳绩使我对自己的教学充满了信心。


华教授从教30余年,一生都在搭建各种桥梁。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遇到良师益友,这正如影片《老师·好》中所说的: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对老师是这样,对学生亦是如此。


(来源:江南大学(jnu-195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