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陈绪新教授的学术专著《中国文化自信的精神形态研究》荣获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编辑:文图:陈绪新 审核:李凤梅 发布日期:2023-04-07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决定》(苏政发〔2023〕21号),我院陈绪新教授的学术专著《中国文化自信的精神形态研究——语义、价值和实践的逻辑》荣获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成果入选2021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并由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付梓印刷。

成果简介:

依循“自信是自卑和自负之间的中道”思维理路,站在道德哲学高度,对文化自信作语义的辩解、价值的诠释,梳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自信的历史流变,概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语义、价值和实践精神形态。持守“对话的视野”。与先人对话,在守正与创新的基础上复归文化自信的历史传统;与他者对话,在文明开放-冲突视景下重拾文化自信的价值根基;与时代对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实现中国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重铸。

文化即“人化”,是作为主体性存在的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社会从野蛮蒙昧状态向文明开化状态过渡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留下来的一切有形或无形的存在。特别是那些以观念的形态、价值的指向、意义的象征等形式存在的精神形态,随着时间流淌,空间变换,更加深邃、浓烈和清晰,它们像生物基因一样流淌在我们血液里。如果时间太久、空间太远,文化基因遗传的信号会消失,通道会闭塞,链条会断裂。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之间的一种“零界点”式的理想状态,表征为主体“自我”和“文化自我”的价值自诠、精神自足、心理自洽、行为自主和实践自觉。文化自信的力量彰显为文化自我的生命意义解释能力、自我身份认同能力、思想行动应对能力。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力量源自于对自我或文化自我的生命存在及其意义有一个相对独立且完整的解释系统,源自于对自我或文化自我的生存困境及其有效应对有一个相对独立且有效的策略系统,源自于对自我或文化自我的生存链条及其存续有一个相对独立且合理的价值系统。只有从价值自诠、精神自足、心理自洽、行为自主和实践自觉入手,才能重新找回“我的”自信或文化自信的不竭的信号源泉、永续的传递路径和完整的存在链条。

中国文化自信从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中蓄势勃发。中国文化自信的实践精神形态历经了守旧派的“崇本复古”与文化自负、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与文化自恋、维新派的“中西调和”与文化自疑、民国时期的“全盘西化”与文化自弃、共产党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与重拾文化自信以及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等六种形态的历史流变。中国文化自信的实践精神形态在新时代以三元结构呈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奠定深厚且生生不息的精神底蕴;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烙上浓郁且斗志昂扬的精神底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拉开宏大的叙事背景,提供生动的创作素材,注入强大的精神底气。

关闭

Baidu
map